讲座名称:从生命性到活力形态:通达他心的神经过程哲学
讲座人:陈巍 教授
讲座时间:3月24日14:30
地点:南校区信远二区106会议室
讲座人介绍:
陈巍(1983-),心理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绍兴文理学院首批“鉴湖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研究员、同济大学心理学系兼职教授,入选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研究方向为哲学心理学、心理学史、认知科学与实验社会心理学。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省部级项目8项,在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eory & Psychology、《哲学研究》《心理学报》《科学通报》《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SCI/SCI/CSSCI收录80余篇,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
讲座内容:
现象学家Gurwitsch(1979)在曾经《周遭世界中的人际相遇》一书中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来不会面临这样的抉择:我要将路上遇到或正在交谈的人看作是一个真实的人还是一个机器人——“这种根深蒂固的、远远超出我们对得到充分证实的科学假设的信心的确定性,源自何处?”如果将上述先验现象学意义上的确定性转译成当代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话语,我们需要回答的是:自主体(agent)具有的生命性(animacy)对于社会认知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貌似常识却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的基本理论问题。我们通过引入行动的活力形态(vitality form),借助刻画通达他心的How维度,尝试为他心的认识论克服推理主义弊端提供一种神经过程哲学(neuro-processual philosophy)视角。
主办单位:人文学院